湖北日報訊(記者湯煒瑋、通訊員羅婧清、何宗興)5月17日上午,武漢市江夏區東湖路小學黨總支帶領22名黨員開展田野調查勞動實踐,將黨課講到田間地頭。
“種蔬菜的流程是挖坑、種苗、培土、澆水,每一步操作都有講究?!薄案苫詈苄量?,但是對大家磨煉意志,戰勝困難很有幫助?!痹诨顒拥谝徽?,五里界街毛家畈村,老黨員任新榮指導黨員們埋頭苦干。大家很快就可以按種植規范熟練操作犁地、松土、培壟、下種、施肥了。
隨著工作的進展,氣氛也活躍起來。
任新榮與黨員們坐在田間地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這一主題開始交流。
上午10時,黨員們跟隨著五里界街群益村老黨員謝受春步入“三鄉工程”的發源地小朱灣。
黨員們行走在綠樹成蔭的小村里,感受鄉村的巨變。謝受春向黨員們介紹鄉村特色經濟,美麗鄉村的“靈魂”就是“黨建+領頭雁”。并舉例回鄉創業的曾獻琴創建梁湖農莊,流轉了整個村的土地,是武漢市首家流轉土地的企業。
上午11時許,黨員們來到五里界振興之路紅色主題展館,該展館是一個融合黨建+、街道歷史人文、鄉村振興、文娛文創、旅游互動及招商洽談的綜合性展館,這也是湖北省首個開在旅游農莊內的黨建基地。
退休干部張漢平沿著中國歷史脈絡講述農耕文明的重要性。提出教師要在本職工作中來支持“三農”發展。教師要在觀念上轉變, 認為“三農”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人才,要厚植“三農”情懷,將愛農情懷播種于學生的心田,運用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向學生宣傳介紹農村發展的形勢,農民致富幸福的成果,以及農村致富帶頭人這些事例,使學生了解“三農”,鼓勵學生立志成為新型“三農”的人才。
黨課結束后,東湖路學校四年級老師張意婷說,黨員教師不能做服務“三農”的局外人,在鄉村文明建設中,教師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積極傳承并發揚優秀的鄉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