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團隊一路跟拍“短鼻家族”。
導演康成業。
很多年后,人們回憶2021年的夏天,大概都不會忘記曾有一群憨態可掬的大象,它們闖入了云南的村寨痛飲美酒,又在泥地里躺平睡覺。
在近日落幕的第十九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記錄大象遷徙的《一路象北》獲金紅棉中國故事優秀紀錄短片獎。
2021年,和大家一樣,《一路象北》的制片團隊被一張大象酣睡、微笑的照片打動,憑著新聞敏感度和多年的紀錄片創作經驗,優酷泛文娛內容中心首席內容官、項目總監制張偉召集了紀錄片《冬去春歸》的原班人馬,他們決定前往云南,圍繞這群引起全球關注的大象拍一部紀錄片。
從與象群最初相遇,再到相互陪伴,至最后的告別,紀錄片《一路象北》用三集來講述象群的北遷故事。
拍攝中“險象環生”?
大象和守護者都是主角
在《一路象北》攝制團隊正式接觸大象之前,他們構思的是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專題片。天氣、遷徙路線、地形路況等因素,都曾一度讓《一路象北》的拍攝陷入困境。拍攝團隊一方面要相對近地靠近大象,另一方面也要保證不對大象產生干擾。
讓張偉印象最為深刻的危急情況,是在紀錄片中被解說為“險象環生”的一個場景。一天晚上,在一條沒有探照燈的夜路上,人群正在跟著象群前進,象群卻悄悄在夜色中以極快的速度折返。熱成像技術偵查人員最早察覺到危險,立刻通知拍攝團隊。聞信后拍攝團隊迅速撤離,還是有一輛車被大象撞到車身直接凹陷進去一塊兒。
就這樣,在紀錄片中,跟蹤著象群的指揮部時刻保持著緊繃狀態,生怕象群與人起沖突。但他們也不自覺地被象群的溫暖、有趣舉動打動,甚至會想到自己的家人。
在紀錄片中,除了指揮部人員,還出現不少村民。他們諒解大象造成的破壞,甚至給大象留下了菠蘿和甘蔗等食物。在《一路象北》的鏡頭下,附近的村民、消防員、森林警官、護林員等也成了紀錄片的主角之一。
對此優酷泛文娛內容中心制片人屈楚表示,那些一起追蹤大象的人、保護大象的人,本就是影片的主角之一?!耙驗楸旧泶笙蟮男袆泳褪遣欢ǖ?,加上那邊的天氣、地貌非常復雜。當時我們在策劃時,就預想到了難度,同時我們考慮到不管是一線工作人員,還是民眾,都在這個事件上投入了很多的支持和關愛,所以我們很大的側重點也放在了這群追大象、保護大象的人身上?!?/p>
張偉也表示,《一路象北》所拍攝的大象和保護大象的人們,也體現了本片的主題:展現當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而這也正是主創團隊所要傳遞的。
用諧音??坼X嗎?
紀錄片吸引了更多年輕人
影片導演康成業曾在采訪中表示,紀錄片的題材可以嚴肅,但表現形式可以更具親和力。這種表現形式上的親和力,體現在《一路象北》里,是臺詞更為俏皮可愛、接地氣,影片也被不少網友稱為“下飯神器”。
而“博物君”張辰亮的加入,也讓這部紀錄片增色不少。在影片中,他的講解頗為生動俏皮,且附帶著“博物”屬性。如影片中的這段臺詞:“學會和泥巴相處,也是小象成長的必修課。大象缺乏汗腺,泥巴能幫助降溫。還能像防曬霜一樣,保護皮膚不被曬傷。熊孩子睡了,當媽的還得繼續操心,又是摘樹枝驅蚊,又是動耳朵扇風,一刻也閑不下來?!?/p>
張偉表示,邀請“博物君”張辰亮加入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昂脙热?好視角,能達到1+1>2。邀請小亮作為觀察者進入節目,起到了一個增色的作用。同時我們用了擬人化的解說方式,很俏皮、很可愛,能夠把它(大象)的特性給表現出來,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p>
紀錄片已經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數據顯示,優酷出品的《奇妙之城》《他鄉的童年》《了不起的匠人》等不同題材的紀錄片作品,都有超過70%的年輕用戶和女性觀眾。
張偉表示,隨著年輕紀錄片觀影人群的增加,節目形態本身也需要越來越豐富。在創作層,紀錄片融合的創作元素也將越來越多,它是紀錄片走向互聯網、走向年輕用戶的需求。
【導演專訪】
借“人象關系”講述中國人相處之道
“追大象”的一家三代令人感動
“有網友說,是不是沒有保護好西雙版納的雨林,大象才會出走?”帶著同樣的疑問,導演康成業帶著一組人馬前往了“短鼻家族”的家鄉——云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在那里,他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恰恰是保護工作做得非常好,野生亞洲象從100頭增加到了400多頭,同時因為雨林保護得好,植被更加茂密,這都使得亞洲象的活動空間變小了,大象是需要相對開闊的活動空間的,所以自然會擴散出走?!?/p>
西雙版納之行讓康成業印象最深刻,是一位在保護區工作的護林員。他至今仍被深深打動著:“他從小和大象一起長大,是一個‘追大象的人’,他父親也是‘追大象的人’,他的兒子未來也想成為一名‘追大象的人’。當地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兩三代人都在從事大象保護工作,那里的人和象相處的時候,所透露出來的和諧感,沒有物種與物種之間的俯視,是一種很微妙的平衡?!?/p>
優酷方制片人黃林霏表示,這部片子是想尋訪調查“野象北遷”事件,揭示人與動物的深層關系,“不是專門拍攝野生動物”。很快,主創團隊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跟拍“短鼻家族”,另一路由康成業帶隊前往西雙版納,探尋那里人與象如何相處,以及野象北遷的原因。
主創團隊最終把拍攝的重心轉到“人”的身上。亞洲象群北遷安全防范工作現場指揮部時刻處在緊繃繃的狀態里,生怕象群與人起沖突,但當象群有一些溫暖有趣的舉動時,他們也會從心底里被打動。有一天早上,指揮部成員段孟抄發現,小象在大象身邊不停地爬來爬去,這讓他想到自己那同樣睡覺不踏實的女兒。
在康成業看來,做紀錄片要考慮內容的深度和藝術性,就有可能會缺失一部分大眾傳播性,進而與大眾產生距離感?!啊兑宦废蟊薄肺覀兙妥龅孟鄬Ω呔W感一些,更像現在流行的短視頻的節奏,這也是我們的一次嘗試。一開始我們并不覺得會成功,但這次獲得了金紅棉獎的認可,某種意義上我覺得也是前輩們對于我們探索這種風格的一個認可和鼓勵?!?/p>
在康成業看來,紀錄片要“長在大家的關注點上”,要“尋找某一個大家都想探求的答案”;紀錄片是用真實素材創作出來的劇集,所帶來的感動程度更高;當下流行的網感、短視頻式的快節奏等等創作技巧,能讓一部紀錄片錦上添花。
綜合《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中青在線報道